今年以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观察我国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有两个数字的变化引人关注,就是投资增幅回落了3.9个百分点,消费增幅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虽然幅度不大,但对经济的影响可不小。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这说明了消费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在提高。长时间困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大问题,在上半年出现了积极的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说得益于这几年的宏观调控。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新问题,国家通过采取财政、金融等措施,区别对待、适时微调,有效限制了一批不合规定项目的上马;对钢铁等13种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实施淘汰,全面启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同时,通过量大面广的财政转移支付,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首次在全国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群:通过这些宏观调控政策,使得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效益较好、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这样一个总体格局。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上半年,企业利润在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财政收入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双双超过13%,10年以来首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70%;夏粮产量达到2307亿斤,单产创历史新高。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肉、蛋等副食品供给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在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初见成效。上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也由去年全年增长1.5%转为前5个月减少0.6%。化学需氧量排放增长0.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淘汰落后小火电550多万千瓦,落后水泥产能500万吨,关闭小煤矿2800多处。
分析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各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方针政策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