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中,吉林省各个部门与企业齐心协力进行改革攻坚,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机制的全面转变,改制后的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15日上午,吉林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扩建工程的地基部分如期完工。明年9月工程投产后,这家公司的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可实现利税3亿元。而就在两年多以前,它的前身—四平联合化工厂还是个濒于破产的企业。
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职工赵明:当时也真是非常难,经常发不出工资来,有一次半年才发一次工资,发了200多块钱,我一算,相当于一天开了一块钱。
2004年,经过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实力雄厚的昊华公司提出与这家工厂合作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化工生产基地。昊华公司注入4000万元对职工进行补偿,解除职工与原厂的劳动关系,重新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完成了企业的重组改制。根据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政策,企业获得了税费返还3400万元,贷款贴息1400多万元,在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企业走出困境,建成当年就实现了十几年来的首次赢利。
吉林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何启刚:我们改制的亮点体现在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了企业的债务和人员问题,那么投资者就没有了国有企业的那些包袱。
从2005年初开始,吉林省开始了全省国有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各个部门合力攻坚,采取多种手段,筹措支付改革成本223亿元,全面推行机制转换。目前,全省3228家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国有股本由82%下降到36%,但随着改制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国有资产总量却增加了4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