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干得好可以转为正式工,下岗职工转岗带来新转机,在岗职工劳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青岛港,16000多名职工把企业看作自己的家,越干越有奔头。
记者:在青岛港,64名农民工今天从集团领导手中接过了合同制工人聘书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又一批农民工将享受与正式工一样的待遇了。
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三队工人郭玉辉:我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海港工人了,俺把俺媳妇也接过来了,准备长期驻扎海港,奉献海港了。
青岛港从2005年开始按照一年5%的比例转合同制, 只要在港里连续工作3年以上 ,在生产中有突出表现的农民工从此都有可能过上医疗、生育、退休养老甚至失业都有保障的生活。现在全港5800多名农民工中已有908人被录用为合同制。
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我们要逐步实现农民工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普通的打工者向产业工人的三个根本性的转变。
不仅要让农民工过上好日子,青岛港历经数次改革,转岗分流上万人次,迄今为止,却没有一个人下岗回家。在青岛港的服装加工车间里,这些动作娴熟、手脚麻利的缝纫女工就在2年前,还都是港里的火车信号工。由于生产业务流程改革调整,34名信号女工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岗位,而当时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有40岁了。
青岛港材料加工厂劳保车间女工曹竹青:当时心情很复杂也很痛苦,回家睡不着觉,一直想一直想,自己文化素质也不高 ,也没有技术,非常绝望。
上有老、下有小的女工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二天他们就被安排集中培训,学习缝纫。再上岗时,等待他们的是服装加工车间一台台崭新的缝纫设备。集团用心重金造岗,曾经六、七百元收入的信号女工转岗成为了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的缝纫女工。
现在她们中的每个人都练成了“七十分钟制作一套工作服”的岗位绝活,不仅承包了厂里所有工作服的加工,明洋化工、日照港等周边一些大厂也慕名而来,签订货单。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生活被悉心关照,而全国独家的蓝领职称评选制度更是使在岗职工的劳动创造备受尊重。
青岛港集团人事部部长褚效忠:我们职称评聘的标准,就看这个人今年有多少发明、有多少创新。这些发明、这些创新能给港口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这些抄是抄不来的,是靠实际工作中创造出来,干出来的。
现在集团76%的技术工人都成为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而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也只有30%。
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青岛港是一个国企,对上要让国家放心,对下要让职工满意,对自己要终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