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杨德勃换船记


发布时间:2007/8/13 19:25: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眼下正是黄海伏季休渔的时候,许多渔民正忙着在码头修补渔网,杨德勃却驾着小船出海了。不过他不是去打鱼,而是到两海里外的深海去养鱼。

杨德勃,今年36岁,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深海养殖户。20年前开始出海打鱼。

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 杨德勃:

以前打鱼用这个小马力船,六个人一个船捕鱼,一天就出去装两趟。

不过杨德勃没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在他打鱼的这片近海上,船越来越多,网眼越来越密,打的鱼却越来越少。

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村民 杨德勃:

后来货少了就改成四个人,逐渐又改成两个人,货就越来越少了。

近海鱼少了,就往远走。1999年,杨德勃把用了十二年的小船卖了,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五万元,换了一条最远能跑到100海里之外打鱼的大船。

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 杨德勃:

最好的时候出去干五天吧,能干个两万多块钱。

看到杨德勃跑远海打鱼赚了钱,村里不少渔民也纷纷添置大船。可好景不长,到了2003年,杨德勃发现就算大船跑得再远,鱼也难打了。

青岛胶南市西杨家洼村 杨德勃:

以前一趟可以拉两万来斤鱼。逐渐就是拉一万斤就是多的,大船成本还高,就挣不了多少钱。

就在杨德勃为打不着鱼挠头的时候,当地渔业部门到村里举办的深海养殖新技术推广让他眼前一亮。

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 杨德勃:

镇里水产办提供一定的养殖技术,再一个就上级部门对这个养鱼大网箱补贴一万,镇里补贴三千块,我当时就看了看这个网箱构造,根据我们出海的经验,发现可以,当年就投入了接近五十万吧,当年卖了四十来万。一家老小都很高兴,因为一下子挣钱了。

深海养殖让杨德勃尝到了甜头,他干脆把用了五年的大船又卖了,重新买回了当年卖掉的那只小船,用来出海照看网箱,还花了一万多元买了部民用雷达搁在床头,代替人工24小时监护,防备过往船只碰撞。

青岛市胶南西杨家洼村渔民杨德勃:

如果没有这个雷达,怎么冷的天也得去看。放在床头吧很方便,一抬头就看见了,人还舒服。

现在,杨德勃拥有了八个深海网箱,喂养的黑头鱼、鲈鱼远销韩国。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少渔民也收起渔网,投资建起了一百多个深海网箱。从打鱼到养鱼,再加上增殖放流、伏季休鱼,如今这片海上一些已多年不见的鱼类又重现身影,渔业资源正逐渐恢复。

在青岛,像杨德勃一样从事海洋养殖的渔民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2006年,我国海洋科技投入超过300亿元,养殖业已占到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