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消息,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
上海电汽:用自主创新 叩开世界一流发电机组的大门
把引进作为桥梁,致力于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上海电气集团用3年的时间赶上了与国际同行30年的技术差距,具备了设计研发世界顶级火力发电机组的水平。
这里是上海市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正在建设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随着这个机组的并网发电,这家企业将会跨入世界最先进发电企业的行列,同时它的发电煤耗将比全国同行业平均煤耗每年节省一百万吨以上。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冯伟忠:
目前全世界的火力发电的平均效率是31%,我们这两台机组投产以后,它的平均效率要超过45%。
效率高煤耗省,这是电厂最看重的两个指标,为此,这家电厂目前的发电设备是花几百亿从国外引进的。但这次改造,他们选择了一江之隔的上海电气集团。
上海电器汽轮集团 技术部副部长 王志成:
世界上只有五六家大公司能生产。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大公司的同等的技术水平的行列。
就在五年前,上海电汽还只能生产几十万千瓦的普通发电机组。2003年,上海电气同西门子公司合作,从引进技术开始了自己的跨越。
上海电汽汽轮集团 技术部副部长 王志成:
他们转让的主要是设计方法,好多的制造技术,管理技术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掌握,去发展的。
第一台机组很快生产出来了,但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从安装到交货全部都要外国专家到现场来指导。从第二台起,上海电汽开始了自己的开发和创新。随着在叶片、空冷以及软件包等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上海电气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机组诞生了。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裁 顾伟:
从第三台开始我们全部是自己国产化了,同时技术上,咱们也已经走到了自主,再进行开发的这么一个自由王国。
上海电汽的这项成果,结束了我国在顶级发电装备上靠国外引进的历史,30多份订单接踵而来,占到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其它型号的产品也打开了印度、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