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有两位,一位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谢家麟,一位是被同行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的吴良镛。谢家麟:一个物理学家的“加速”梦这是1951年,谢家麟从美国博士毕业回国受阻时写下的诗句。今年92岁的谢家麟从小爱好文学,又热衷于无线电研究。他说,诗人凭借字句的安排咏出千古绝唱,而加速器研究者,就是利用电磁场中的粒子运动,创造出新的科学装置。由于长期跟高频、高压装置打交道,谢家麟遭遇过几次生命危险,有一次发生爆炸把头发眉毛全都烧掉了。八年奋斗,建成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十年研发,成功实现正负电子对撞,成为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吴良镛,192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协助梁思成共同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在60多年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吴良镛秉承着对事业的热爱与自身的刻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发展之路。位于北京的菊儿胡同,1989年以前,这里近百人居住在一个院落里,公用着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吴良镛和学生画了上百张施工图纸,最终确定了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机更新的原则。改造后的菊儿胡同,保持了与北京旧城建筑风格的有机统一。1993年,菊儿胡同危房改造项目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然而当被记者问到这是否是他最中意的作品时,吴良镛给出的答案却颇为令人意外。(文字编辑:林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