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无数功臣,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默默奉献了一辈子。今天的时代先锋,我们来认识一位已经逝去的老人:我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北京永定路的一个小楼里,是黄纬禄生前的家。墙上的挂钟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而关于黄老的故事,却记录进了历史。1960年,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二号发射成功;1966年,首次原子弹、导弹两弹合一试射圆满完成。这些成就让世界不敢再轻视年轻的新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成就背后,有一个名字功不可没,那就是:时任导弹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的黄纬禄。作为40年代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高技术人才,黄纬禄很清楚:祖国仍然面临着核威胁。因为这些都是液体导弹,准备时间长且机动隐蔽性差,我国急需一种更先进的固体战略导弹。于是黄纬禄和同事们一起,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固体战略导弹研究,但很快一场政治风暴来临,学术权威黄纬禄靠边站了。靠边站,仍然坚守着对导弹事业的热爱。1970年,黄纬禄终于迎来事业上的又一个春天: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型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可以说这是一次临危受命,因为固体导弹的研制实在太难了:它和之前的液体导弹完全是不同的技术途径。白手起家,自主突破,黄纬禄统筹全国100多家参研单位,一埋头就是十几年的科研攻关。1982年,潜地固体导弹终于进入了试验发射阶段,检验成果的时刻来了,但是第一次实射,却失败了!经过六天煎熬,终于查明了失败的原因并采取了措施,但第二发导弹打不打?什么时候打?大家的压力都很大。这时候,作为总设计师的黄纬禄镇定地做出了决定:可以发射!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的成功,使中国具有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使我国在世界上做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有了足够的底气!黄老的一生,和我国的巨浪、东风、长征等系列的10个重大型号的导弹及火箭研制紧密相连。而他也在统筹协调中,为我国大型复杂系统工程管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协作原则。到了晚年,黄纬禄开始写作,把他毕生的研究给年轻人留下重要的学习参考。在他90岁的时候,《弹道导弹总体与控制入门》出版。2011年11月,在即将迎来95岁生日的时候,黄老离开了大家。老人走得很安详,因为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早就有了这样的总结。(视频编辑:苏志刚 文字编辑:翟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