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我在基层当干部】贵州敦操:“背篼干部”劝耕忙


发布时间:2012/3/16 23:49:44                                              信息来源:央视网

昨天我们节目报道了贵州长顺县敦操乡的“背篼干部”,他们背着背篼,帮山里的老乡代购生活用品,一天天拉近了和乡亲们的关系。眼下,他们又遇到了个新的难题,春耕在即,乡里想引导大家改种高梁,提高收入,可是许多老乡却不愿意种,这是为什么呢?敦操乡属于严重石漠化地区,全乡6000亩耕地,有三分之二是石头缝拼出来的,有时一亩地由十多个石头缝拼成。就是这样的地,平均每人也不过九分。有时脚掌大的地方也要种一棵庄稼。敦操乡的农民祖祖辈辈种玉米,由于土地不保水,一亩地收成只有200来斤,打工收入也不高。全乡有近一半人吃低保领救助。胡荣忠2009年调到敦操乡当党委书记。他认为,在条件艰苦的敦操乡,还是要在土地上种些更值钱的东西。来到敦操乡后,胡荣忠了解到,高梁是当地酒厂酿酒的优质原料,一亩高梁地能比玉米增收近千元。而敦操乡的土地更适合耐旱的高粱。于是,胡荣忠就带着乡干部引导大伙种高梁,但一开始,没有一户听他们的。老乡们不相信,乡干部就种出来让大家看。2010年春天,敦操乡的乡干部包了一块田试种高梁,一年下来,每亩多挣了不少。而老乡们私下里的一些举动,更让胡荣忠暗暗高兴。而乡里一些人家跟着试种高梁,当年就尝到了甜头。梁小七去年一亩二分地的高梁卖了近2000块钱,而往年种玉米收入还不到六百元。今年他又带动了18户村民一起种。敦操乡干部们打算今年春耕引导更多人种高梁,并进行挨家挨户的摸底,没想到却是四处碰壁。乡干部们聚在一起交流情况,老乡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既然干部试种高梁已经成功了,也有一部分人尝到了甜头,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改种呢?他们到底在顾虑些什么?编后话:敦操乡以前有没有调整过种植结构?看来,背篼干部们还得花更大力气走进老百姓心里,请持续关注敦操乡“背篼干部”的故事。(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温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