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多种形式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12/4/3 15:41:44                                              信息来源:央视网

清明期间,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和故去的英雄模范人物。欧兴田老人是一位86岁的新四军老兵,他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的清凉村为牺牲的战友们重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清凉村是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抗战时期,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在这里。当年修建的陵园后毁于战火。上世纪80年代,曾战斗在淮北的一些老同志提出重建陵园的建议,这源于60多年前欧老和战友的一个承诺。欧兴田说,当年牺牲的战友好多人没有找到尸骨。多年的守护,如今的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已经初具规模。清明时节,各界代表2200多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雨花台是革命烈士的殉难处,1927年至1949年,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多达10万多人。陕西延安的小学师生在红军公墓纪念林里栽下了生命之树,追思老红军的英雄事迹。在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湖北大冶南山头革命烈士陵园、吉林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甘肃庆阳南梁革命烈士纪念馆、江苏邳州李超时烈士纪念馆、四川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在感悟红色历史中缅怀先烈,表达崇高敬意。清明期间,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走进烈士陵园、纪念馆,请战斗英雄讲传统,以多种形式缅怀英烈。雷锋班的年轻战士们来到雷锋墓扫墓、敬献花篮。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境内现有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4151个,纪念设施2.4万多座,烈士墓75万多座。其中,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2万座,散葬烈士墓61万多座。国家对散葬烈士墓的抢救保护,中央财政每座补助5000元,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原则上每座补助20万元。今年将完成30万座散葬烈士墓以及2000座烈士纪念设施的迁移、修缮工作,全部抢修工作计划在2014年完成。(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翟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