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蹲点日记】“爱心小院”:精打细算养活一大家


发布时间:2012/4/7 3:57:44                                              信息来源:央视网

在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的“爱心小院”,39名残疾孩子学习、吃住全都免费。这让这个家庭的生活负担很沉重。怎样才能照顾好这些孩子们呢?高淑珍一家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蹲点日记14年里,为了给残疾孩子们盖宿舍和教室,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高淑珍已经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高大姐说,其实她心里很感激家人和那些爱心志愿者,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三月的洼里村依然很冷,每天夜里,高淑珍和志愿者任丽华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给行动不便的孩子接尿,迟了孩子们就会尿床,就会引发感冒甚至其他病症。高淑珍说,14年里,她晚上睡觉几乎没脱过衣服。3月16号是镇里的大集,安顿好孩子们的早饭,高淑珍就驼着两大包货物出发了。高淑珍:这两天肯定花钱多啊,地里垫本,买化肥、买种子,啥的都得,这几天开支大记者:心里着急吗?高淑珍:着急呗。要不这桩买卖我很珍惜,下雨刮风我也得去自从这些残疾孩子进了家门,高淑珍就抽空做起了小生意,从县里批些服装和日用品,再到集市上去卖,挣的差价虽然不多,但至少不会牵扯太多时间,也不会耽误她照顾孩子们。高淑珍去了集市,老伴王跃元开着拖拉机下地送粪。这些年,30几个孩子和一大家人的口粮,全得依靠他这些地的收成。   其实一开始,老王并不太支持高淑珍接收残疾孩子。王跃元:家里负担也不小,有点钱全让她花了。为此俩人没少吵架,甚至闹过离婚。但看着高淑珍每天为这些孩子起早贪黑地操劳,老王既心疼又感动,最终他也加入到照顾孩子们的行列中。集市上,人气最旺的当属高淑珍的摊位了。一上午的功夫,她带来的衣服全都卖光了,只剩下一些日用品。从集市出来,高淑珍决定再进村上门推销一下,出来一趟儿不容易,她想把带来的东西全卖掉。高淑珍:你看我这个又便宜又好,你看看社里买的这个,他比我这个贵。你看牙膏。高淑珍:要不给你一袋洗衣粉,你留一袋,我来了你就得留一袋啊。不留我就在屋不走了。高淑珍很会推销自己的货物,往往谈笑间就让顾客动了心。不过有些时候她也会遭到冷遇。中午十二点,串了两个村子的高淑珍有些挺不住了,坐在路边吃起了从家里带来的干粮。高淑珍:有的时候自己觉得心里太不得劲,觉得不卖这个,自己背着袋子卖这个。说点啥话,自己觉得都是这周围的,自己就在这哭。哭一会儿,我怕有人了,自己擦擦眼泪还卖去。中午十二点也是家里39个残疾孩子开饭的时间,按照菜谱,女儿王国光和志愿者任丽华今天做的是酸菜粉加花卷,香味和笑声飘荡在整个小院。   大家吃饭时,高大姐的儿子王利国站在门口没有进来。记者:你怎么不进去吃饭?王利国:等他们吃完了我们才能吃。按照高淑珍定下的规矩,家里人吃饭一定要等孩子们吃完,有剩的就吃一口,剩不下就只能凑合了。高淑珍七岁的小孙子一直站在大家的身后,他盼着哥哥姐姐们能给自己剩一些。小孙子:还有酸菜粉吗?答:没有了。中午的饭菜,孩子们吃得干干净净,这顿午饭,一家人就只能吃些米饭加咸菜了。眼下春耕要花钱,孩子们的被褥要更换,面对这些难处,高淑珍一家该怎么办呢?欢迎您继续关注。(视频编辑:苏志刚 文字编辑:黄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