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蹲点日记】“爱心小院”:爱心接力 延续梦想


发布时间:2012/4/11 3:47:44                                              信息来源:央视网

在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的“爱心小院”里, 39名残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牵动着高淑珍一家人,也吸引来一位又一位的爱心志愿者。在高大姐家的“爱心小院”里,照顾残疾孩子的14年更像是一次爱心长跑,如果说高淑珍一家是起跑者的话,那么一个个爱心人士的到来,则为这次长跑注入了更强的动力。这天一大早,高大姐家的院子又热闹起来,来自唐山经济学院的几位志愿者又来看望孩子们了。因为这两年每年他们都会过来几次,和孩子们已经相当熟悉了。这几年,一位位志愿者用他们的爱心,和高淑珍一起延续着孩子们的梦想。毕业于秦皇岛教育学院的任丽华,此前曾在外地一家私立学校当老师,2007年得知“爱心小院”的消息后来到这里,如今已整整坚持了五年。在这个小院里,任丽华不仅要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洗衣做饭,尽管工作量很大,任丽华却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忙碌艰辛的生活,任丽华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一晃五年任丽华已经31岁了。2009年,任丽华的母亲因患癌症不幸过世,临终之前也没能看到女儿的归宿,这也成了任丽华最大的遗憾。孩子们每天上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这天任丽华讲的是语文课,不到两个小时的课程,中间竟停了十几次。任丽华只好停下来,陪着孩子去解小便。我们发现,在这个小院里任丽华是最忙碌的,在一溜小跑中做事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工作苦点累点倒没什么,最让任丽华着急的是,孩子们还缺少教材和课本。这一天清晨,一辆从北京开来的面包车停在了高淑珍家的院门口,在从电视上得知这里缺少师资和课本后,这位叫郑金池的爱心人士特意送来了五台电脑和20万元的学习卡。在当地联通公司的配合下,孩子们通过视频课堂,第一次看到了北京老师不同的教育方式。最近几天,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着“爱心小院”,一些热心人士和志愿者组织还自发来到这里,为孩子们送来书包、电脑和学习用品。一份份爱心的守护,让39名残疾孩子感受着快乐,也收获着温暖,在一篇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孩子们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视频编辑:苏志刚 文字编辑:安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