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进城务工的后勤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大学生则利用课余干些勤杂工作,大家互帮互学、相互理解,促进了良好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
今天是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也是二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来自法学院的研究生焦亚东早上9点准时走上讲台,给工友们讲劳动法有关维权知识。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是北师大“工友知识讲坛”开课的时间,为了让焦亚东能安心回家过春节,工友们曾提出将原定的上课时间延后,但焦亚东拒绝了,他放弃回家,利用假期搞调研,精心准备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焦亚东:他们(工友)对知识非常渴望,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愿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他们分享。
近几年,随着高校后勤化改革,一批来自全国各地进城务工人员走进校园,从事学校餐饮、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工作,他们的辛苦,有些大学生却不理解,随意丢弃纸屑垃圾,在食堂吃饭乱扔剩菜剩饭。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梁家峰:这看似小事,但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从2005年起,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平等、参与、互帮互助”主题教育和“与工友一起劳动”的体验式活动。大三学生高芳?,过去很少在家干家务活,第一次在食堂帮厨洗菜是冬天,水冰凉刺骨,她了解到工友师傅一天要在冰冷的水里洗几百斤菜时,深深感动了。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高芳?:以前接受服务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更加理解他们。
在开展“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又开办了“工友知识讲坛”,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未,由学生为工友开展法律、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知识培训,高芳?第一批报了名。过去一些工友抱着临时打工挣钱的想法,工作能凑合就凑合,现在他们更加主动地融入校园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工友周志成: 学校让我们感到温暖,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等。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有3000名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在他们帮助下,不少工友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还拿到了各种职业证书。
【和谐相册】
全国各地高校开展多项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以人为本 扶贫先扶志 重在立志教育
爱国情怀融入课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打造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全心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