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年来,一直指引着中国文学前进的方向。七十年来,“人民”二字,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学的旗帜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从《讲话》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将自己的创作与时代发展、民族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今天是周一,早晨一上班,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专柜补充书籍。这批图书既有五十年代出版、已经再版了近二十次的经典著作,也有刚刚才面世的新作。今年95岁白刃1939年结业于延安抗大,他回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之后,大家讨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之后,在延安和各解放区,一大批文学艺术工作者走进了基层和前线,创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今年89岁的作家鲁煤,在当时的华北联合大学任专职创作员,为了体验生活,他到解放区的一个纺纱厂当了一名纺织工人。历时两年多,鲁煤创作出话剧《红旗歌》,第一次把工人在生产竞赛中所表现出的高度劳动热情及发生的问题搬到舞台上。1949年“五一”节《红旗歌》在解放后的北平首演,受到各界高度赞扬。茅盾在新中国成立后写的第一篇文章——《从〈红旗歌〉谈起》中说:“这是个好剧本,看过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年间,全国各省市至少有30多个剧团排演过此剧。《中国话剧通史》称:它对当年的话剧创作有开拓意义。贴近生活、走近百姓,这是对每一个心怀时代和人民的作家最慷慨、最丰盛的馈赠。已过花甲之年的作家李迪两年间先后七次赴丹东看守所体验生活,在看守所,他和民警同吃同住值班7个多月,两个春节都在看守所跟在押人员共同度过,最终完成近30万字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还获得多项国内大奖,改编的电视剧也在准备开拍。经得起阅读和评论的好作品,都是作家深入生活的结晶。 柳青为著《创业史》举家落户皇甫村长达14年;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也长期生活在农村。而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为写十卷本《你在高原》走遍了齐鲁大地。《蛙》、《推拿》、《天行者》、《一句顶一万句》等都是作家深入生活的产物。(视频编辑:林楠 文字编辑:翟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