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很多刚到延安不久的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当时正在鲁艺学习的于蓝就是其中一位。近日,本台《回延安》系列报道的记者来到了于蓝的家里。于蓝,演员。1938年赴延安,先在抗大和女大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期间,于蓝才23岁,是鲁艺的学员。解放后于蓝曾出演过《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许多优秀电影作品。如今,座谈会已经过去了70年,于蓝也已经92岁了。因为身体的关系,于蓝无法再亲自回到延安,但她却始终牵挂着那里。我们的记者特地来到于蓝家中,为她回放我们在延安拍摄的部分场景。当时,很多刚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到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因为不熟悉工农兵的生活,也不懂他们的语言,所以,在文艺创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当时一些年轻的文娱工作者,无论是学音乐,还是演话剧、歌剧,更多是受西方的影响,还沉浸在象牙之塔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多人一开始也并不理解。为此,在座谈会结束一个星期后,毛主席亲自来到了鲁艺进行演讲。通过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蓝她们这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逐渐理解了讲话的精神,并开始发生了转变。后来,于蓝她们又创作了更多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这种改变,影响了于蓝一生的文艺创作。(视频编辑:林楠 文字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