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启动了“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工作后。2013年,来自深圳沙井街道办的5名80后年轻人,来到河源市的龙川县,对这里的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彭均苑是“沙井帮扶组”的组长。5名成员各对口帮扶一个村,别看现在帮扶组的工作有板有眼,三年前刚到村里时,他们可被这儿的现状吓了一跳。深圳驻龙川县扶贫干部彭均苑:“我们来到之后经过走访发现要纳入我们帮扶的贫困户特别多,占到五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然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匮乏,还有每个村的饮用水这些工程都不能达标。”更让大家头疼的是,那时龙川县刚刚遭受了特大洪灾,许多村原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被彻底损毁,瑞厚村最大的陈屋大桥也被冲垮。陈屋大桥关系着附近3000多名村民的日常出行,大桥坍塌后,很多孩子被迫辍学,一些村民只能临时搭便桥过河。“沙井帮扶组”多次商量后,下决心要重建大桥,经过测算,重建大桥需要资金120多万。这么大的数目,一下子愁坏了几位年轻的扶贫干部。深圳驻龙川县扶贫干部彭均苑:“我们其实是跟单位的领导们反映这个情况,然后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如果不开个好头的话,那后续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麻烦,所以当时就特批了十万块钱,先启动了第一笔应急的资金。”大桥开工后,帮扶组又号召村民集资,并联系外出的乡贤捐款,一共凑了65万元,但这离建桥费用仍有很大缺口。除此之外,沙井帮扶组经过调查摸底发现,五个村子有近一百个项目需要尽快帮扶。为解燃眉之急,帮扶组决定把深圳的一些先进理念移植到扶贫工作中,经过一轮轮的民意调查和可行性论证,他们提出了“扶贫超市”的创新模式,希望最大化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所谓扶贫超市,就是将贫困村需要帮扶的项目像超市商品一样详细罗列、公布出来,由爱心组织或个人结合自已的能力,自由选择认捐的项目。通过扶贫超市的募集,不仅一次性补齐了重建陈屋大桥的45万元资金缺口,还多筹到了15万元。大桥重建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为了让募集到的社会资金快速、安全地到账,帮扶组成员找到了深圳宝安区慈善会,请求帮忙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