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型合作医疗带来新“疗效”


发布时间:2007/5/15 20:02: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使全区1300多万农牧民看得起病、能就近看病。

一大早,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苇莲苏苏木的巴图白音来到苏木卫生院,医生为他进行了心脏手术后的第二次免费定期复查。

去年4月,巴图白音突然得了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跳每分钟达到240次,于是立即进行了心脏手术,整个手术费用花了近3万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一次就给他报销了近一半的医药费用。

巴图白音:动手术、住院一共花了27000多元,不到一个月就给报了13000,这可解决了大问题,要不就我们看病借的钱也得还个好几年。

去年年底,奈曼旗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在大病统筹资金节余的基础上又二次补偿给巴图白音2000元,里外里一算,整个手术费用27000元自己只出了12000元,报销比例达到了55%。

巴图白音之所以获得一半多的报销额度,得益于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各级财政不断加大的投入力度。像巴图白音进行的心脏手术报销比例比2004年提高了15%,奈曼旗合作医疗封顶线两年间提高了4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为各级医疗机构带来了活力。巴图白音所在的苇莲苏苏木的白音他拉卫生院,过去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医务人员匮乏。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后,国家、地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使乡、镇、村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医护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苇莲苏苏木满都拉呼嘎查村民:在这里做剖腹产手术也就花1000多元,上市、旗医院得2、3000元,而且在这瞧病,报销比例也高,照顾病人也方便,当然愿意上这来看了。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 杨成旺:我们全区一共有1329个乡镇卫生院,目前有700多个得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设备的建设和人员培训。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投入6.5亿元在95个旗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牧业人口达到100%,将比国家规划目标整整提前3年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