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起点的现代服务业、退出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有进有退”换来了北京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记者:这里就是北京的金融街,别小看金融这两个字,在这条街上它就像个龙头,一下子带动起大大小小上百个关连服务。
110多个国内外金融机构“扎堆”金融街,衍生出包括会计师、律师、会展等在内的700多家现代服务企业,吸引了三 万多人就业。在金融街上呆了十年的律师杨光感触颇深。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杨光:(以前)金融业务一年只有5、6件,由三、五个律师承办足够了,现在有近四十名专业律师在从事金融业务,金融这两个字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几十遍。
土地、贷款、人才三优先、税费优惠,适宜发展的“软环境”使以金融、信息、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蒸蒸日上”。2006年,北京每百元地区生产总值中,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就有47元。
记者:这里是国华北京热电公司,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热电厂,我身边的这四个大炉子经过技术升级,如今烟囱里排出的已经是净化水蒸气,再也不会造成污染了。
在技术“升级”传统工业的同时,许多“老字号”工厂也退出了人们的线。首钢搬家了,给北京供过50年暖的焦化厂也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今年一季度,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9%,而能源消耗增长仅为4.5%。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范剑平:(意味着)北京开始走上一条低能耗、高附加值和知识经济得到充分发挥优势的新型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