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近日开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责任医生制度”,1700多名社区医务人员逐渐走出医院,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家中。
石家庄市元南社区的张大爷得了脑卒中后遗症,从医院回家后,得到社区医生的悉心照料。除了输液、检查身体,还定期为他做康复治疗,只要张大爷有事情,社区医生随叫随到。
周到、便捷的服务使社区医生逐渐成了居民的健康保障,可在两年前的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还很难得到居民的认可。
华夏家园社区居民 蔡大妈:有大医院干吗到小医院,仪器不全,化验也不一定正确,思想上有这样的想法。
石家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办前两年几乎家家亏损。面对困境,桥东区率先出台了“责任医生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每个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重点照顾,还定期把大医院的专家请来坐诊。贴近居民的特色服务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柳阳街社区居民 孙大妈:社区医院我真离不开,有她们我心里很踏实,她们态度又好,霍大夫跟我闺女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次突发事件,徐大妈胆结石发作,儿女出差在外,孙医生马上通过社区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把老人送到石家庄第一医院,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孙医生还为老人先垫付了住院费。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局局长 闻宏海:现在城市里面空巢老人比较多,他们需要亲情化、差异化的服务,我们的社区医生也有积极性,他们有了固定的患者群,可以进行连续性服务。
【和谐展板】
从2006年开始,我国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上海、宁夏等地纷纷出台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利润进社区等措施。
【记者手记】
“坐堂等诊”变成送医上门,责任医生对居民是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重病当亲人,康复当助手,他们既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也实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