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福建莆田、广东东莞: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


发布时间:2007/5/25 21:35: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福建省莆田市、广东省东莞市积极探索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让外出流动党员真正成为“流动的先锋队,发展的生力军”。

前不久,中共莆田市驻上海嘉定区党支部成立,这也是莆田市开展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五年来,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的第103个驻外党支部。

中共莆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魏金铸 :纳入该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当中不仅有莆田籍党员,还有江苏、山东、湖北和福州等地的流动党员,拓展了党员管理的范畴。

为了解决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着,流入地管不好”的问题,莆田市委提出了“流出地党组织组建、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的双向管理机制。他们分批从市县区机关选派一百多名年轻干部到各地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驻外党组织开展工作,同时建立网上党校,及时传递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为流动党员加强学习、交流思想搭建了平台。

几年来,在党组织的引导下,莆田市8000多名流动党员不仅主动为家乡招商引资,而且与家乡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对子,为村里的道路建设、饮水工程和教育事业等捐资1亿多元,帮扶了近3万名困难群众。

广东省东莞市现有外来流动党员2.5万名,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如何使他们离土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东莞市委在市、镇、村、企业,建立起四级党建工作网络机构。同时,专门设计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活动证》,作为流动党员在东莞活动的党员身份证明并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情况。

流动党员 袁水舟 :我一九九几年出来打工的时候在长安一家港资企业打工,那里面就是说没有党支部 2003年的时候,这边企业就成立了一个党支部,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流动党员的话,也就是说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

此外,东莞市委还注重创新激励机制,坚持在流动党员中评选“东莞市十大非公企业党员敬业标兵”。从今年开始,东莞将通过市镇(街道)联动,争取用三年时间创建千个“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