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有着辉煌的过去:原子弹、氢弹以及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都在这里诞生。今天,中核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在高效安全利用核能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记者 丁雅妮: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引进国外技术建造的秦山三期核电站。不过就在2005年国家竣工验收的时候,这两台原本设计最大容量是728兆瓦的核电机组,最大发电能力却只达到720兆瓦。小小8兆瓦的缺失,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块心病。
少了这八兆瓦,意味着每台机组每年少发电6000万度。而这一问题是提供汽轮机组的国外知名厂商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造成的。
中核集团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振华:它(国外厂商)花了三年时间,花了一千多万美元,在我们机组上做了很多的改进,但是最后做完了以后还是没有提高。
几经折腾,这家国外厂商最终宣布放弃努力,赔款2400万美元。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总经理 康日新:这种高技术不靠自己的话,是得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主创新能力,//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吸取了国外厂商的教训,中核集团技术人员不再只把注意力放在汽轮机上,而是投入到与汽轮机相关的整个热平衡系统的改进中。他们对上千个大大小小的设备逐个检查,认真对比每一组数据。各种大型试验做了15次,对系统进行了近十项技术改进。1个兆瓦、1个兆瓦地往回找,终于把少掉的8个兆瓦全部补了回来。
中核集团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振华:八兆瓦上去以后,我们每年不需要增加成本,不需要增加投入,每年相当于增加经济收入2700万。
中核集团始终坚持用自主创新推动中国核电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独立进行核电站设计与运行技术服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