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作物进入“专利”时代


发布时间:2007/6/4 9:16: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记者:我现在是在江苏省扬州市农科院的一块试验田,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小麦是获得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小麦,也就是说,这个小麦是有知识产权的。

江苏省扬州市农科院副研究员 徐卯林:小麦有知识产权,就是说任何使用者,你用这个品种的时候必须要付费。

眼前的这个扬麦十三,品种转让费是300多万,这还不算贵的,您看这是一种叫“国稻六号”的超级水稻。2005年它创出了一万元的品种转让费的天价,买家是江苏的一家种业公司,那么 ,这家种业公司为什么敢出这样的天价呢?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伟明:这三年的时间都在实验、示范。

记者:示范的情况怎么样?

王伟明:示范的情况非常理想。在浙江省多点试验,百亩连片(亩产)超过800公斤,比当地的对照品种一亩地增产150公斤。

江苏省扬州市农科院研究员 张洪熙:首先种子在质量上的到了保证,而且在市场的规范上也得到了保证,防止假冒伪劣的种子供应给群众,发生坑农事件。

目前,全国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000个,涉及小麦、水稻、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近5年品种转让费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