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能工巧匠 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2007/6/20 10:08: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连日来,在世纪坛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吸引了七万多名参观者,剪纸、年画、木偶、染织等民间工艺的传承人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功力让人赞叹。

在一平方公分的纸上能疏密有致的刻出52条细如发丝的线条来,这是我国浙江乐清细纹剪纸的绝技,现年80多岁的林邦栋老先生就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完成这幅《千手千目观音》用了他半个月的功夫;这个眉眼、口鼻能动的木偶出自徐竹初老先生之手,他的一双手可以雕刻出五百多种千姿百态、表情生动木偶,是福建省漳州木偶头雕的传承人。从17岁开始接触蓝印花布印染工作到现在,30年里吴元新从民间收集了五千多件明清以来的蓝印精品,并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设计出近千种蓝印花布纹样,现在他是南通蓝印花印染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日前,包括土家织锦传人叶水云在内的226位身怀“中华绝技”的民间艺人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南通蓝印花印染传承人 吴元新:这不仅是个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福建省漳州木偶头雕的传承人 徐竹初: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鼓舞。

同时,我国保存着诸如南音、梨园戏、木版年画等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闽南地区被确定为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任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传承人为载体,因此依赖其固有的人文环境,加强对项目传承人的保护,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标志着我们的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实质性保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