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盘点“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很多委员都用“高增长、高效益、低膨胀”9个字进行概括,认为2006年,中央有效的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使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更好更快地发展。
民盟、台联界别的委员认为,国民经济发展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耐力。促进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头, 解决了“快而不和谐”的问题。政府宏观调控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牵住了当前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民盟委员 聂向庭:尽快建立和完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得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由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民盟委员 梁超然: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首先考虑是不是有比较好的效益,比较协调的结构,比较少的资源消耗,最终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台联委员 张岩: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侨联和经济界别的委员认为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的效能,有效抑制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以及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等问题,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侨联委员 瞿弦和:尽快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这样就可以避免 (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大企业和少数行业的现状。
经济委员 胡友林:建议政府在财政预算中留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廉租房和福利性租房。
经济委员 穆麒茹:(房地产开发)必须执行阳光政策,应该用投招标的方式,把承建商、 开发商选出来。严厉打击在房地产中的一些行贿受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