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在防沙治沙中探索新的生态建设模式,既让绿色生态网络锁住风沙,又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眼下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季节,朔州市右玉县的王占峰又开始在自家承包的荒山上忙碌起来。这些年,老王栽下了10多万棵树,让20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在朔州像老王这样的生态治理大户就有80多户。
右玉县村民 王占峰:
这个地势不栽树就没法生活,黄沙简直就是埋人。现在这每一片树林都是我的财产。
朔州市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前沿,曾经是个“十山九秃头,风起黄沙飞”的不毛之地.近年来,朔州市抓住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契机,确立了“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摸索出大户治理、联户治理、公司加农户治理,园区治理、林草间作治理五种生态建设模式。
目前朔州市民营林业年造林面积已占到全市年造林面积的一半以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林草覆盖率由过去的17%提高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