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江苏、云南、河北等地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流向农村,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流动舞台车让城里的剧团常下乡
湖北台记者 梁慧芳:在我身后就是被称作是“变形金刚”的流动舞台车,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工作人员轻轻一按电钮,车体的两侧就会展开上升,这样不到一刻钟一个面积60平方米的舞台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了。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 杨建港:过去我们下乡演出,得提前三 五天搭建舞台。
目前湖北省已有39个专业艺术团体用上了这种流动舞台车。湖南今年也将为全省90个县级以上剧团全部配备流动舞台车,免费送戏下乡。江苏省还拿出4亿元,按照每场文艺演出2000元、每场电影80元的标准为农民文化消费“买单”。
“泥腿子”表演队激活农村文化市场
师宗县是云南有名的山歌之乡,为了扭转农村文化市场萎缩的局面,当地政府将农民中“文艺尖子”组织起来,组建了近百支农村文艺表演队,到各乡镇轮流演出。取材于当地农村的现代故事,3到5元钱的低票价,深受农民观众的欢迎。
师宗县竹基乡农民演艺队队长 保丽惠:我们这场演出的收入是2460元,分下来一个人有八、九十块。
目前师宗县从事农村文艺表演的农民超过千人,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翻新“农村书屋”更多实用图书进农家
在河北永年县东大街村图书室,一些看上去成色很新的图书被撤下了架。
河北永年县东大街村图书管理员李玉婷:这些旧书是经常有人看有人借的,是留下来的,这些新书经常没人看没人借,这是淘汰出来的。
管理员告诉记者,被撤下架的大都是农民比较难懂的企业管理、专业法律等方面的图书,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的。为了补充新书,村里还把县新华书店的流动售书车请进了村,让农民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今年春节后,河北省启动了“新农村书屋”工程,采取按需购书的办法,对全省1万多家农村书屋进行充实,提高农村图书的适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