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探索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的制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西:高科技让“治污铁腕”更“铁”
这套刚刚安装在太原钢铁集团焦化厂的设备是我国首个污染源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与传统自动监测系统不同的是,它能够对企业生产进行远程控制。系统一旦发现企业超标排污,马上会向环保局和企业同时发出警报,这时企业必须在4小时内解决超标问题,如果4小时内没有解决,系统将启动第二个步骤:对企业的备料系统断电,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原料将得不到补充;如果超过24小时超标排污问题仍然存在,系统就会启动第三个步骤,对企业的进料系统断电,企业停止生产。
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这套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那种只“监”不“控”的被动局面,增强了执法的主动性。
山西省环保局今年计划在全省重点污染行业800家企业的1600多个烟气、废水、废渣排污口上改造安装这套系统,占全省排污总量65%的污染物将列入监控范围之内。
河北:强制关停还白洋淀清澈
去年3月,由于水质污染,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鱼类大面积死亡。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对白洋淀上游的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218家违法排污企业被强行关闭,白洋淀上游废水排放量因此每天减少约10万吨。
河北省保定市环保局局长魏凤枝:我们现在白洋淀7个点位监测一个达到3类水体,6个达到4类水体,水质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山东:提高标准 减少总量
记者:这里是曲阜造纸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台设备上面显示的COD浓度是77毫克/升,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450毫克/升的标准。
山东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即使所有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排污,污染总量也将十分庞大。提高企业污染排放标准迫在眉睫。去年,山东省通过立法取消了南水北调沿线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根据污染总量削减80%的目标,确定了地方环境标准。传统的造纸、冶金等高污染行业的排污门槛因此抬高了4-6倍,曲阜市造纸厂5年连续新上了四套治污设施,才达到目前的排放标准。
山东省环保局科技标准处处长谢锋:“我们过去制定的排放标准,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技术现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来制定的排放标准,这个标准无法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现在(要把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逐步挂起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