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还未到东北植树的时节,但吉林的农田防护林权招标早已提前展开。
郭兴旺参加过村里三年的林权发包,这次终于以1万4千元的价格拿到了18亩林地35年的承包权。
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上台村农民郭兴旺:树的经济价值是非常高啊,这个东西能增值啊,我这一万四相当于存到绿色银行了。
老郭既高兴又有些后悔,他想起04年省里启动农防林改造试点,村里对几块林地发包,因为大家担心到一、二十年后不能砍伐,无人问津。最后村里只好无偿划转给了几户敢冒风险的农民,没想到通过林粮间作,种植土豆等经济作物,当年就收入了5000多元。等到06年第二批林权发包时,每公顷的发包价一步就窜升到7000元,没有心理准备的老郭在犹豫中又一次错过了机会。今年他仔细算了算:18亩林地可以种2000多棵杨树,按照25年的成熟期算,采伐后就是72万元,所以一直把牌举到了最后。
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上台村农民郭兴旺:树底下间种点黄豆,来年再种点土豆,前两年我基本就能把本钱拿回来了。
东北的农防林大多栽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目前都已经到了需要更新的树龄。农防林改造试点三年来,吉林省累计更新农防林5万多亩,成活率比过去提高15个百分点,林权改革地区农民因此年人均增收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