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感冒药费少辄几十,多辄几百、甚至上千”,患者说医院收费太高,而医院认为医疗服务赔钱,“以药养医”是迫不得已,目前这种矛盾在江苏镇江正在化解。
在江苏镇江,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就是生意一向红火的药店纷纷将以前热销的药品撤下了柜台。
存仁堂药店经理:就是四个字,迫不得已。
陈经理的迫不得已,来自镇江刚刚推行的一项新措施—药品零差价。她告诉我们,自从实行这项制度后,生意就一下被马路对面的医院抢走了,原因就是现在医院的药,什么价进的,什么价卖。那么卖药不挣钱,医院靠什么生存呢。
镇江京口区人民医院院长 王炜:政府买单。买我们的医疗服务。
王院长说,过去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利润。但因为医疗服务是赔钱的,所以他们只能在药上做文章。
镇江京口区人民医院院长 王炜:我们医院(药品的)利润空间曾经达到过45%,一般在30%以上。每个医生都有经济指标,才能拿到他的工资和奖金。
而为了追求这30%的利润,患者往往要多付出70%的费用。
患者 祁峰:一般看感冒的话,甚至有一个月的药量,其实感冒一个星期也就好了。
而今年,政府一下拿出了2500万元,用来补贴医疗服务亏损的部分。一个门诊补72块钱,一个高血压一年补2000块钱,不同的服务都有明确的补贴标准。有了这份标准,每月王院长所在的医院都能拿到十几万的补贴。该拿的钱给足了,不该挣得钱政府也坚决切断,药品零差价让大处方没了市场。
镇江京口区人民医院院长 王炜:对某一个医生来讲。他开一张处方一千块钱或者是开一块钱对他来说是一样的,没有这个利益关系在里面。
从卖药到卖服务,镇江市90%的医院实现了扭亏,老百姓看病的费用也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0%,而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算上政府多拿出的医疗补贴,镇江市前两个月的医疗支出反而比去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镇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枫:这个付费机制使我们的医院知道我应该怎么去服务病人,取得自己的收益。这不(仅)是斩断了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机制,而是构建了一种新的利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