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律取缔到分级管理,石家庄、青岛对马路摊点由禁改限,兼顾市容环境和百姓需求。
在街边卖水果是石家庄特困户张宇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一张特许占道经营许可证让他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与城管人员“打游击”了。
个体商户 张宇:咱能安下心来,好好地挣点钱,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张宇是石家庄市近日公布的《便民摊点开设细则》的首批受益者。细则将城市道路划分为禁设区、限制区和规范区,禁设区内严禁各类占道摊点,在限制区和规范区内,以不影响环境、交通和方便居民生活为前提,设置早点摊、修理摊等占道摊点,并优先照顾特困群众解决生计问题。目前石家庄市已批准设置了近千个马路摊点。
在山东青岛,一些交通流量较小的街道和公共场所周边在夜晚被利用起来,红红火火地开起了马路夜市。
青岛市市北区区长 王京文:我们选择了既不影响交通又便于人们聚集的公园附近、商场门口等地方创办夜市,是为解决低保户的工作和就业问题。
刚刚摆上小摊,低保户刘大妈周围就挤满了买货的市民。
青岛市低保户 刘增祯:我以前坐车这卖那卖,正好政府有这么个好机会,给提供1000多块钱的货。
在这些民生创业夜市上,市北区政府为业户提供统一配货,如果货品卖不出去,还可随退随换,让困难群众在享受一定政府救助的前提下积极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