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从今年开始对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用药进行统一网上招标定价,用科学的制度挤掉药价虚高的“水分”。
厂方:我再给最终的报价吧 6.5元。
专家:绝对不能接受,很实在地告诉你,这药处方没什么特别,非常便宜的药。
您看到的这场唇枪舌剑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谈判,而是广东药品统一网上招标定价的最后一场“砍价”会。谈判的一方是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另一方则是广东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的“砍价”专家,他们是从150名对药品生产十分在行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的。
这家企业生产的冲剂网上报价是每包8.38元,一进会场就主动降为7.8元,虽然厂家不断强调产品如何高科技,但砍价专家并不领情。
几个回合下来,厂家5分钟之内降价3次,专家依然步步紧逼,最后报价8块多的药被砍到了8毛钱,今后广东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只能按照8毛钱的价格采购这种药品。
同一类药通过改名、改剂型,当作新药抬价是造成目前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广东将采购药品分成三类:过去企业不愿意生产的质优价廉的老药品这次直接进入采购名单,并适当提价鼓励企业生产;而生产企业较多,常用的普通药则由各药厂直接在网上公布自己的价格,价低者入围;9000多种专利药、新药是这次招标挤“水分”的重点,必须由“砍价专家”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地与药厂药商砍价。
广东武警医院药剂科主任 李世根:“自己也实行招标,总体来讲,降的幅度相对没有这次幅度大,这也是比较透明的一次”。
“砍”价不成功的药品将自动进入广东药品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目录,今后医院对监控药品的采购量将不得超过采购总量的3%。这样既保证了部分患者的需求,又能防止医院乱开新药。目前广东药品统一网上招标定价已经结束,3万多个入选药品的总体价格被砍掉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