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然而,一项最新监测显示,只占我国海域面积2.6%的渤海,正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加快治理刻不容缓。
中央电台记者 李蕾:这里是有着“鲁北第一渔村”之称的山东省无棣县水沟村,旁边这条漳卫新河就是从这里汇入渤海的,过去这里因为鱼类资源丰富而得名,但是如今已经见不到鱼虾的影子,成了没有鱼的鱼村。
村委会副主任侯宝友说,这里的海水受到附近化工厂的严重污染,鱼虾面临绝迹。
中央电台记者 吴昊:这里是河北沧州的一条排水渠,我们在里面取一点水可以看到,水的颜色已经像酱油一样黑,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些水最终都通过南排河流入渤海。
为了说明污染之重,当地渔业协会会长王昌升特意为记者出海打回了几条鱼。
记者:为什么放洗洁精啊?
王昌升的妻子:好洗油,要不然洗不下鱼身上的油。
记者:这样的鱼还能吃么?
王昌升的妻子:不吃怎么办?
中央台记者 刘龙:在经过上游的沈阳、鞍山等一系列的工业城市之后。辽河就是在这里进入营口的。
四月的辽河,水色发黑,连河口附近这座大桥的桥墩都给染黑了,据当地人介绍到冬天结冰时,连冰都是黑的。
辽宁省营口市环保监测站 站长 李国颖:超过国家标准5倍左右,属于劣五类污染,地表水分为五类,它远远超过五类标准。
监测表明,由于环渤海污染的持续扩大,带鱼等渤海湾曾经最有名的水产品现在基本绝迹,赤潮等海洋环境灾害繁发生。目前赤潮发生率是50年前的140倍。环渤海地区的入海排污口,有81%是违法超标排放。由于渤海是一个封闭性的海湾,自净能力很差,水体交换一次至少需要16年,因此拦截污染物入海已经刻不容缓。
针对渤海所面临的严峻现状,山东省进一步控制船舶、港口等污染源;河北省针对工业污染加大防治力度;辽宁省则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推进市场化治污。
今天,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局将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49个市设立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监测中心,对我国全部海域使用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监控,实时掌握重点海域的资源环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