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重庆多策并举 引导农民转型融入新生活


发布时间:2007/9/29 7:28: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在我国率先进行城乡统筹试点改革的成都和重庆,大批农民自愿放弃土地后将进城集中居住,针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让这些昔日与土地打惯了交道的农民逐步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

任国富是一名水电费代收员,最近他明显感觉到,去成都城南坡小区收缴各种费用的速度比过去慢了许多。

水电费代收员 任国富:原来我们一两天就能收完 现在要七天左右 超过一个星期才能收完主要是因为家里面没人。

城南坡小区住的都是成都市城乡统筹试点改革后的首批失地农民。小任说,这些人刚搬来时没有工作,也不愿和城里人打交道,天天窝在家里,但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

试点首批失地农民 严玉华: 没的事可以到老年大学读书 你还可以上电脑 啥子都有 。

针对农民进城后普遍出现的自卑、封闭和空虚等不适,住地的社区举办了老年大学,丰富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无事可做的年轻人,当地政府则采取了独创的“就业培训两步曲”。

主讲人:我能战胜困难 。

众答: 我能战胜困难。

成都市柳城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所长蒋伦概括起来就是充电”和“当小老板” “充电”是帮助失地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得到就业岗位 “当小老板”是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

记者:如果说就业培训让进城农民练好内功,那政府在外力上又如何确保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呢?在这份重庆市九龙工业园区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上,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重庆市九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夏卫 :“在企业的协议中,我们要求企业在80%的用工中使用当地的农用工”。

这个要求听上去似乎有点强硬,政府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呢?原来,重庆市政府明确规定,企业招收本地员工特别是失地农民的,政府将为企业提供培训补贴,达到一定规模的,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和政策扶持。

徐工重庆工程机械公司总经理 林智:“政府的支持使我们在用人方面更加坚定了本土化战略,不管是技术岗位还是一般性岗位,我们都首先坚持向当地人倾斜。”

统计显示,在失地农民每年递增的重庆市,大部分具备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工业园区。而成都市围绕失地农民集中发展的工业园区已经达到21家,失地农民的就业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