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比赛,观众欣赏的总是紧张激烈的竞技,然而在上海特奥会赛场上,最大的看点却是特奥运动员的真诚、勇敢,他们的表现也让众多观众体会到了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参与和融合”。
30米轮滑障碍赛是专为智商在40上下的选手设立的项目。有7名青少年运动员报名参加女子组比赛,根据年龄段和成绩被分成2个组进行预赛。
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来自台北的10岁小运动员黄于?却根本没听从指令,而是原地不动。裁判员上前一番指导后第二次发令,这回小于?却是一路滑行直冲终点,完全忘记了绕桩滑行的要求,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比赛。
随后上场的三位中国小运动员能力明显较强,虽然快慢不一,但都顺利的绕过了每一个障碍物。小选手们一冲过终点,就急着滑向场边和教练分享胜利的喜悦。
记者:你今年几岁了?
中国特奥运动员 史液青:我13岁。
记者:你过障碍时顺利吗?
中国特奥运动员 史液青:顺利!
记者:有信心胜利吗?
中国特奥运动员 史液青:有!
第二组比赛出场的黑龙江姑娘崔静怡今年21岁,虽然练习轮滑三年,但是作为重度患者,静怡一开始就失去了方向感,这可急坏了场内的国际裁判和场外的教练。
在教练和裁判的共同引导下,眼看就要到达终点的静怡又突然横向滑行起来,最后还是在裁判员的挥手示意下,静怡终于完成了这“临门最后一脚”。
随后出场的俄罗斯选手也是一位重度患者,本应绕行障碍物但她都是分腿滑过,虽然裁判不断引导,但她还是从始至终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比赛,观众的掌声和笑容也一直鼓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