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显效益 金秋农民喜增收


发布时间:2007/10/18 7:48: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通过推广农业科技与革新经营模式的紧密结合,新疆、内蒙古等地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让这个秋天更加绚丽多彩。

这两天,新疆哈密的万亩枣园里,红得发紫的大枣缀满枝头。枣农合甫?赛买提说,优质大枣矮化密植和新型稼接技术的采用,使今年红枣的产量、品质都大幅提高,每公斤能卖到120元,是过去的六倍。

哈密市陶家宫乡乔麦庄子村亚合甫?赛买提:你看这个枣,一个大概就是30到40克左右,那样子的话嘛,25到30个红枣就是一公斤,一个枣也就是3到4块钱。

今年,哈密大枣仅新增面积就能使当农民增收1900多万元。

同样红火的还有山东栖霞的苹果,新型无公害生产技术使65万亩果园喜获丰收,品质大幅提升。苹果还没摘下树,海外订单和城里的游客就己纷至沓来,预计今年农民每十元收入中就会有八元来自苹果产业。

山东栖霞果农 韩淑晶:现在我们这里的客人越来越多了,这已经是第5拨了。

葡萄产地内蒙古乌海的这个秋天是紫色的,在乌达区三道坎的葡萄村,春天下订单的客商早早就来上门收购了,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搬运。

内蒙古乌海市 果农 王富荣:我种了20年葡萄,今年是销路最好,全部订单定出去了,能产2万多斤,卖了3万块钱。

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市场小,乌海葡萄一度砍了种、种了砍,发展艰难。近几年,乌海引进龙头企业,推广订单农业,把一家一户的小片种植发展成了有规划、成体系的规模农业,葡萄产量突破500万公斤,是去年的三倍。

在河北泊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给农民的是一个金灿灿的秋天。过去几年,泊壮举鸭梨一度因质量问题受到市场冷遇,出口受限。泊头市为此制定了鸭梨生产标准体系,并引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对梨园实行统一管护,使好果率达到了 85% 以上。

河北泊头梨农:从花开到结果,我们要对鸭梨进行 6 道工序,才能使鸭梨达到出口的标准。

截止目前,泊头鸭梨己打入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可创汇7000 多万美元。在安徽黄山,四万亩雪白的黄山贡菊同样丰收在望。为打造绿色生态贡菊品牌,黄山引导菊农实行了绿色生产工艺,并建成40多家标准生产企业,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超过4000吨,可使菊农增收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