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 新生活】上海静安区:服务送上门 养老有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7/11/8 11:40: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是很多家庭面临的一个难题,上海市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每到吃饭的时间,80多岁的刘大爷和老伴就会准时地来到社区的助老服务站,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上海静安区居民 刘树桐:番茄炒蛋,红烧萝卜还有油豆腐开肉,好吃。

就是这位刘大爷,谁也想不到在一年前为吃饭的事还萌发过轻生的念头。

上海静安区居民 刘树桐:该搁酱油了醋倒进去了,该搁油了连盖子一块倒进去了。饥一顿饱一顿 ,我自个想了,还是死掉好。

刘大爷的孩子都住得比较远,来做一次饭要跑两个多小时的路。像刘大爷这样为吃饭犯愁的老人在上海不是少数。

上海目前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上海中心城区土地面积狭小,无法建设大规模的养老院,众多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可是呆在家里存在着许多不便。为此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新型养老模式。

上海市静安区区长 张仁良:利用老年人原先在家里的床位,把养老院的服务送到家里去。

从去年开始,静安区以每万人为一个区域,通过整合社区饭店、医疗等公共资源,设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推出了吃饭、理发、扦脚等27个助老服务项目,老人可以像点菜一样自由选择服务。就拿吃饭来说,社区有食堂的单位成为站点,老人们就近“搭伙”,每餐两荤一素一汤,只需交五元钱就可以了。

上海静安区居民 刘树桐:拿你当老太爷一样,吃好了,连洗碗也不用洗,现在可以这样讲,活得有劲儿,很有劲。

在助老服务站我们看到,老人理一次发4元,洗一次澡4元。之所以收费这么便宜,政府投入购买社会化服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发动了14家社区企事业单位和3个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加盟。这样政府一年投入1000万,用建一个20张床位养老院的钱,让一万多名老人得到了实惠。

上海市静安区区委书记 龚德文:下一步我们要从15家拓展到74个居委会、社区这样一个网络。从生活的起居要走向更多的方面。

目前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正在静安区推广,按计划将使7万多老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