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宣布自7月11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分别下调420元和400元。这是2009年我国现行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油价首次“三连跌”。二季度以来,国内外油价双双下行,交通运输等用油大户明显减负,可这并不意味着高油价风险已无忧。专家表示,三季度国际油价再现反弹迹象,预计后期国内油价再破纪录实现“四连跌”的难度较大,且市场仍需提防油荒隐患。“三连跌”跌幅缘何低于预期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国内油价在5月10日和6月9日连续两次下调。随后针对国内油价“三连降”的预期自6月中下旬早已形成。东方油气网监测,截至7月9日,布伦特 、 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变化率已达到-9.624%。值得注意的是,6月9日国内调价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跌530元和510元,当时对应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为-9.4%。而如今三地原油变化率波动幅度比6月下调时还大,为何下调幅度却不及此前?北京石油交易所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下调小于预期,一方面可能是给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做铺垫;另一方面则为提高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上述专家表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考虑到通胀等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往往控制油价涨幅,导致国内外油价仍存在价差,不利于新定价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国内油品需求疲软、油价连续下调,炼油企业开工率下滑显著。此次缩短调价幅度有助于提振炼厂生产积极性,防范油荒。生意社分析师李宏表示,近两次油价下调幅度均低于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以往油价上调时打折的部分,弥补了炼厂因调价未到位的业绩亏损。此外,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来新低。国内经济发展趋冷,通缩隐忧加剧,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下调也对此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表示,考虑到目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现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可能也是国家压缩调价幅度所考虑的因素之一。涉油企业有喜有忧自5月份以来,国内连续三度下调油价,用油企业明显减负,可炼油企业却愁眉不展。出租车、航空企业和物流运输企业等交通运输行业是典型的用油大户。据卓创资讯统计,交通运输用油占我国成品油消费量比例约62%,油价波动通过交通运输行业传导,直接关联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市有近5万辆出租车,每辆车每天耗油近30升,经过油价“三连跌”之后,每天累计大约可节省150万元油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流行业对油价更敏感。“现在油价回落后,物流涨价风险也被化解了”,成都蚂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启彬介绍,公司主要业务是城市配送、商超对接、搬运等基础民生服务。物流行业利润率只有2-5个百分点,商超行业也是微利状态。油价波动如果导致物流提价的话,很可能直接引发肉价、菜价波动。可对于炼油企业而言,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国内油价“三连跌”,能否以价换量还是未知数。目前我国部分炼厂所用的原油很多是在今年2、3月份原油高位时采购的,采购成本在每桶120美元以上,而国内油价连续下跌,炼厂陷入亏损。“现在不少炼厂炼油亏本,产品降价了却卖不动”,蓝星石油济南长城炼油厂销售部副部长赵迎一感慨。河南中太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供应部部长冯念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油品需求尚未好转,很多石油企业销售任务难以完成,“三连跌”之后市场上不少加油站仍可能继续降价促销。油价下行趋势能否持续?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后,全国大部分地区93号汽油每升将跌入6元时代,0号柴油除个别地区外将全面进入6元时代。这种油价下行趋势能否延续?后期油价“四连跌”概率有多大?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当前国际市场利好和利空消息交织,伊朗问题仍有反复,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油价形成支撑。但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美国油品需求旺季不旺,原油库存处于高位等因素也将给油价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