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强省广东大踏步前进的一个主要瓶颈,而目前广东全面推行的产业转移政策,正在促进占全省面积七成以上的欠发达地区,迅速走出困境,成为珠三角工业链条上高速运转的齿轮。
位于广东北部山区的河源是当地的重点扶贫地区,但就在这两年,曾经自嘲“经济发展,后无追兵”的河源,GDP和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增速跃居全省21个地级市的前两位。这实实在在的进步,意味着借助产业转移,河源的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突破、质的变化。去年底从深圳迁到河源的手机制造企业中宝通讯就见证了这一变化。
当初这家企业只是设在深圳的一个研发中心,产品全部委托其它企业生产,但当自己想要扩张时,却发现难度太大。
中宝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符端良:
那时候,我们考虑找一个地方办个厂,想在深圳买地,(但是)在深圳申请一个手机厂基本上申请不到。
而此时,河源正在省里的推动下,与珠三角城市中山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为了避免产业转移中有可能出现的污染转移,他们抬高环保门槛,不但对引进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还请中山市提前介入,参与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统一治污、集约土地等资源利用的科学发展方案。
勃勃生机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经过多方考察,中宝通讯成为在河源产业转移园区安家落户的第一批手机企业。目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任 赖泽华:
经过我们现在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引进的企业)成为我们当地财政的滚滚财源。
到目前,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五个市,已经与欠发达地区的九个市,联手建成20多个涉及通讯、钟表等行业的省级产业转移园,所有的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600亿。近两年,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在实现部分产业转移后,土地、能源紧张压力逐步缓解,正在加速提升为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丁力:
广东推行产业转移园的政策,实际上一方面是考虑到粤东、粤西、粤北需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珠三角地区需要“腾笼换鸟”,刚好两方面都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两个地方的政府、企业的积极性,用制度来解决产业转移中间的利益矛盾,我觉得在这一方面,广东人摸索出一些经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