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外界最感兴趣的是新词的收录。新词酷语从“网络民间”走进权威词典,受到了各方的肯定,有语言文字专家指出,《现代汉语词典》不仅是记录当代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也事关汉语规范。词典修订对潮词潮语不必“见热就收”,不妨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其冷眼观察、冷静筛选。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庆株看来,除了规范发音,还应该有世界眼光,有自觉推广普通话的意识,热爱普通话,热爱规范汉字,热爱汉语拼音,造成有利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语言环境。新报:《现代汉语词典》新版,除了新增条目外,与旧版相比,有哪些改变?马庆株:“膻中”的“膻”旧版注音是shan(读一声),第6版改为dan(读四声),这是采用了有关部门审定的科学技术名词,避免了与其他国家标准的矛盾。另外,第6版依照规范标准确定字形、字音,增加600多字;增收新义400多项;根据修订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新的《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规范》修订了条目的注音;修订释义提示词;第5版增加了词性标注,第6版作了修订。新报:北漂、网聊、忽悠等网络用语、地方方言进入此次新版词典,您如何看?是不是这次是收新词和网络词最多的一次?马庆株:这些词有必要收入词典,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其含义。这次收入新词语较多,是否是收入最多的一次不好说。因为第3版、第5版分别增收9000多条、7200多条,这次只增收3000多条。新报:为什么此次新版会出现收“宅男宅女”不收“剩男剩女”的现象?马庆株:收条原则包括规范性、必要性。比如,“神马”、“有木有”显然不规范,因为不必要,有了规范的“什么”、“有没有”,再收不规范的“神马”、“有木有”,会增加混乱。新报:历次修改主要是对哪些内容进行了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