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出版集团以商业运行模式瞄准国际图书市场,在全国出版界“走出去”过程中保持了领跑者地位。
这几天,辽宁出版集团国际出版中心的13个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制作33种已经被国外出版公司订购的图书,预计销售收入一千多万元。
辽宁科技出版社国际图书出版中心主任 陈慈良:现在,跟我们合作的国家有20多个,有400多个设计师跟我们合作。这些设计师都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
辽宁科技出版社国际图书出版中心员工 查里: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对中国的出版业来说,有更好的机会去开发新的市场。
过去,辽宁出版集团的图书“走出去”基本上靠碰运气,一年的外销收入不到500万元,成立国际出版中心后,图书的选题、组稿都是直接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如今,在传统的中医和功夫类之外,科技、艺术、文学类图书已成为新主角,去年就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
而由辽宁出版集团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合资成立的产业化发行公司,则利用对方在国际市场的发行网络,实现了图书在全世界的发行。
记者:《中国读本》,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读本,在国内已经发行了一千多万册,创造了近几年国内单本图书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现在,通过贝塔斯曼集团,这本书走向了全世界。
正是搭建了多种对外合作平台,在去年十月份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辽宁出版集团在中国展团中第一个进入了标志世界主流出版的八号馆,外国许多出版公司主动上门来签合同,一共输出项目82项,引进项目20项,在中国出版界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慧英:我们正在实施一个计划,使我们走出去更深层次地发展,这就是完成借船出海后上岸,在(外国)本土建立我们自己的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