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拴: 责任感因民生情怀而生


发布时间:2007/11/7 6:06: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作为一名基层党报记者,赵拴在《贵州日报》社工作15年来,走进大山深处的上千个乡镇、村寨进行采访,用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

深秋的贵阳如今已多了几分寒意。早上一开完报题会,赵拴就赶往息烽县采访。听说多年前他在那儿资助过的一个学生刚刚结婚,顺道也去祝贺一下。

赵拴:“你还算是争气的,(是这里的)第一个初中生、现在唯一的中专生。”

贵州省息烽县永靖镇河坎村村民 林龙贵:

“赵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对我们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非常地关心。”

而赵拴却淡淡地说,贵州到处是大山,他跑得最多的是山沟,接触最多是农民。在这里干记者,有责任记录他们的故事,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帮助他们。赵拴曾经在8个月的时间里,一口气走了48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了近200个贫困村寨。这次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独家采访,换来的是64篇有血有肉的专栏报道,被誉为贵州省“新闻扶贫”的一个范例。

今年8月,赵拴获得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第八届“长江韬奋奖”。

《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 赵拴:

“在我的新闻生涯中采访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面对贫困、面对艰辛甚至面对苦难仍然笑对人生的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我的采访对象,同时又是我心灵的洗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