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新高度


发布时间:2007/12/3 4:24: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随着“嫦娥一号”传回第一张月球表面图象,中国航天的一系列新高度从此诞生。

记者: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国探月工程首幅月球表面图,别看此刻显示出来的只有区区6平方米大,但是它体现的是月球表面128800平方公里的区域,相当于近8个北京市那么大。

绕月探测工程 总设计师 孙家栋:每一个坑的皱纹,坑的深度,坑的阴影,都显示非常清楚,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用我们自己的产品,创造出来我们新的科研成果。

成功,源于5大系统10万建设者3年多的奋斗和创新。就拿拍摄三维照片来说,至少需要三个不同方位角度的相机。而根据“嫦娥一号”有限的载荷,却要求相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整整两年,科研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硬是把相机的重量缩小了一半,体积减少了三分之一,这在世界尚属首创。

光学成像探测分系统 主任设计师 赵葆常:本来一般都是两个眼睛就两个照相机,我们呢,是三个眼睛一个照相机。

不仅是照相机,从低温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到卫星的温度控制,从精密的轨道设计到准确的遥测控制,无处不创新。

卫星系统 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叶培建:完全是靠我们自己,充分整理和挖掘我们过去的经验去进行攻关,进行创新。

每一步创新,都带来一个属于中国航天自己的新高度。

0.4秒。“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18时05分04秒6,与理论最佳时机误差只有0.4秒,节省的燃料能让卫星多飞两年。

0.03%。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允许误差是2%,实际达到0.03%,只需一次修正,就准确进入绕月轨道。

190万公里。从地球抵达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路上总飞行行程约190万公里,“嫦娥一号”创造了中国航空器飞行和信号传输距离之最。

100%。“嫦娥一号”的5万多个元器件,98.8万行飞行控制源代码,100%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设计、研发。

中国只花费了相当于一个普通城市2公里地铁的造价,却实现了38万公里的深空探测。

原国防科工委 主任 张云川:我准确地说,14亿6千万,我们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工程要搞,但是要少花钱把事办好,所以这些工程在经费上面,是精打细算的。

绕月探测工程 总指挥 栾恩杰:这张月图显示着我们真到月球上去了,我们有信心将为人类的探月活动,人类的科学研究做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人应该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