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黎川、安徽阜阳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变废为宝”不仅改变了农民的观念,也为他们敲开了新的致富之门。
黎川县的蘑菇产量在江西首屈一指,但当地农民最初种蘑菇用的都是将树木粉碎后的木屑。蘑菇种得越多,木材的消耗就越大。
江西黎川县委农工部部长 李友华:用木屑来生产茶树菇,每一万筒就要消耗一点五立方米木材。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寻找替代原料迫在眉睫。
为改变对林木资源的依赖,黎川县科研部门研制出了适宜当地生长条件、利用废弃的秸杆和棉籽壳替代木屑栽培蘑菇的新配方,在全县推广。它不仅省下了木材,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产量还能增加10%以上。
江西黎川县菇农 江土旺:棉籽壳营养成分比较高得多,产量所以就高,菇子又长又大,所以完全可以替代(木屑)。
而新的再灌水技术又使以往收两、三次蘑菇就被扔掉的培养袋能多采摘三到四茬,然后再当原料卖给生产活性炭的企业,这样菇农的收入又多了好几笔。如今“变废为宝”的资源再利用使黎川县的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两亿袋,全县农户平均增收超过5000元,而节省的木材相当于每年少砍伐6000亩阔叶林。
同样是“变废为宝”,这几天,安徽阜阳临泉县的农民朱兴友把目光放在了被洪涝灾害毁掉的庄稼苗和水草上,利用这些废物进行高温堆肥。
安徽阜阳临泉县农民朱兴友:经过密封发酵,这是很好的基肥,通过这个下秋种麦,每亩地可以减少化肥50块钱,象我个人12亩地,可以减少600块钱。
而和朱兴友同一个县的农民王守红则是在牛身上作起了文章。他用秸秆和酒糟喂牛,牛粪种双孢菇,牛尿制沼气,而沼渣可以作有机肥,沼液作生物农药,经过精心的排列重组,光是节省的养牛成本和延伸出来的额外收入一年就有50万元。
如今在阜阳,像王守红一样建起沼气池的农民超过四万户,并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多种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每年给农民带来收入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