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利益”的墙 搭“城乡”的桥——上海浦东城乡走向一体化


发布时间:2007/3/20 7:51: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作为我国率先实行综合配套改革的上海浦东,通过“拆墙”让城乡二元发展正在融为一体。

记者: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世界500强有近一半的企业在这里落户,而透过这道墙,却是浦东的大片农村。16年来,这道墙不仅隔开了两道风景,也隔开了城乡之间的发展。

在墙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顾宝忠告诉记者,就是这堵墙,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永远跟不上墙里人。5年前,保税区想在墙外建一个配套服务区,这对墙外的农民顾宝忠来说是一个改变生活的好机会,但后来一打听,人家只要地,不管人,这事就黄了。

浦东高南村村民 顾宝忠:你们不给我保障,我凭什么给你土地呢。

这就是顾宝忠所说的那块地,地属于墙外三个乡镇的农民,农民的想法是,地可以给你,但我们今后的生活保障你得想点办法,但墙里人的意思是可以一次性给些钱,至于今后的事,就不要再谈了。

上海外高桥新市镇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孙晨胜:因为体制这堵墙和利益这堵墙,大家虽然坐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大家心连不起来。

原来,跟保税区在一个地盘上的还有两个工作委员会——城工委、农工委,保税区负责区里企业的事,城工委负责城区的事,而大片的农村则是农工委的事。

浦东新区区委办主任 陈高宏:实际上,历任领导也在这里面动了很多脑筋,比如说原来列车工程,建立联合党委,一直就很难把这三区融合到一块。

2006年,浦东从体制入手,开始拆墙。他们首先撤消了城工委、农工委这两个机构,然后将4个开发区、11个城区以及郊区的43个乡镇重组合并成了6个新的功能区,新功能区只保留了一套班子,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发展。

浦东新区区委办主任 陈高宏:整个组织架构上,拆除了相互之间的樊篱,那就是在一个锅里扯勺子了。

也是在这次“拆墙”的改革中,保税区和墙外的三个乡镇被合并成了同一个功能区——外高桥功能区,这样,墙里人和墙外人变成了一家人,墙里人盘算了4年多的那块地也变成了一家人的地,建设服务区的项目在几家合并后只用了一个月就开工了。

而这项改革带给墙外农民顾宝忠的直接好处是,一家三口即将搬进140平米的新居的同时,还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养老等各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