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通过政府重点投入、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农民参与的方式,让现代通信、信息网络进村入户,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成都市虹口乡高原村村支书 王贤根:
“喂,请山上的群众注意,今天晚上要下大暴雨,注意防洪,出了问题请及时报上来。”
手机连着大喇叭,大山里的村民散布的再远,重要的信息也能在第一时间传到。这是成都在全市3000多个村重点实施的农信通工程。
成都市虹口乡高原村村支书 王贤根:
“这个好处主要是,假如我们在很远的地方开会,有啥子政策呀,信息呀,就快速地给我们高原村老百姓传回来了。手机里这一喊,喇叭那头就全部晓得了。”
这个农信通还好在它是双向的。通过简单的手写操作,村民们就能把销售求购信息发出去。
成都市虹口乡高原村村民 李志刚:
“我就把猕猴桃从信息网站上发出去,发出去过后,全国各地都晓得我们这里的猕猴桃很不错。”
就两三天的功夫,老李家刚成熟的10多亩猕猴桃就以每斤3块2的价钱订了出去。
不只是农信通,在成都,一大批高科技手段正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在生猪养殖中,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已被广泛采用,这个系统跟农业部数据中心相联,实现了生猪从出生到防疫、运输、屠宰、消费各个环节的适时监控。
把先进实用的科技手段送到农村,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这几年,成都市思路明确。一方面,该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要给足更得到位。1000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政府财政直接注资1.3亿多元,补助资金直接量化到每一个村民。另一方面,社会资金有潜在积极性的,政府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政府利用40亿元的投资,撬动了近120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当地农村发展环境、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及大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成都市新农村建设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