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带领全村群众开山修路,发展产业,把一个“贫困村”变为了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5千万元的富裕村。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地处深山,村里虽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可由于没有公路,村民们只守着“宝山”受穷。1988年,孙开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下定决心要修条通往山外的公路。没有钱,孙开林就拿出自己多年准备盖房子的积蓄;没有技术员,孙开林领着村民拿着拿着竹竿翻山越岭测量路线;没有挖掘机,孙开林就带领群众一镐一镐地开挖。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村党支部书记 孙开林: 这是94年我们修的,这完全是深山峡谷,悬崖峭壁,修这条路完全要靠系绳索下来,在半空中一钻一钻的修起来的。
路修通了,石头变成了宝,村民的生活也日渐好了起来。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村民 孙开选:我50岁之前没出过门,在孙书记带领下我们发家致富,荷包里有了钱,让我们出门去旅游,跑了上海、北京。
但这两年,尧治河村却大大减少了磷矿的开采量。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村党支部书记 孙开林:因为资源不可再生,我们就考虑到由原来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转变。
于是,尧治河村引进资金合作建起了磷矿深加工企业,他们采取的新技术,不仅可从中低品位的磷矿石中制取磷酸,而且还可节约能源35%以上,降低成本50%。
如今的尧治河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00元。
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村党支部书记 孙开林:
我一定竭尽全力 团结带领全村人民 把我们尧治河村建成村在园中 园在绿中的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