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挖掘土地潜力 打造“立体城市”


发布时间:2007/9/18 13:33: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湖南长沙三角洲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模型,这个规划模型最大的特点是把机动车的交通系统和步行系统完全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这种人车的竖向分流,有效的实现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通过人上车下的立体开发,不仅避免了过去由于人车混行造成的交通拥堵,而且居民的活动空间也更加自由和人性化了。土地空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还为城市绿化提供了更大空间,绿地率从传统平面开发难以保证的30%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

长沙市三角洲开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周宇:

通过这种模式开发强度可以提高40%,也就是说我们用常规模式需要用3000亩土地完成的开发量,现在用2100亩就可以实现了。

三角洲地区位于湘江和浏阳河的交汇处,总面积3000亩。这里曾是长沙市典型的棚户区,不仅人居环境差,而且还集中了大量濒临破产的污染企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长沙市从2004年开始对这里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工程巧妙的利用了三角洲地区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高差,对道路、建筑进行全面架空,在六米的高差范围内依次建设机动车交通系统、静态停车泊位系统、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三个系统通过竖向分离实现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减少了传统建设工程所需的挡土墙等设施,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超过2.2亿元。目前三角洲改造已全面展开,预计整个工程将在四年内完成。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产管理处处长 蒋建良:

城市建设用地现在是目前土地占用的大头,要守住耕地这条红线,又要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城市建设)传统的平面扩张、盲目发展的思路,走立体发展之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