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涉及到全国1.24亿农民,其中2/3生活在长江流域,那么退耕还林8年,农民的生活有变化吗?
记者 王凯博:这里是湖南西部湘西洲最大的水果集散地,一到这儿我们就看到卖得最火的就是金秋梨。一打听,来这里摆摊的大部分是附近的退耕户,他们每天卖出去的金秋梨就接近十万斤。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 向顺青:每斤卖一块八。
记者:一亩地能卖多少钱?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 向顺青:两千多块钱。
记者:与退耕还林之前比呢?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 向顺青:退耕还林之前就是一亩地几十块钱的苞谷。
让老向更兴奋的是,变化不只这相差二十倍的收入。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 向顺青:现在树长得相当茂盛。
可老向至今还记得,八年前那场暴雨带来的泥石流,让他家一半耕地颗粒无收。为改善生态环境,1999年,国家率先在四川试点退耕还林,长江流域及南方的湖南、安徽等省区随后大规模展开。农民退一亩坡耕地,国家在一个周期内每年给予适当补贴。
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局局长 曾庆祥: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是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那么要使农民能致富,核心问题要解决后续产业问题。
和老向一样,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后,农民依靠林业产业和多种经营,增加了收入。其中,湖南湘西洲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四川丘陵地区转移出去200多万劳动力,每年创收100亿元。持续的生态建设也使得长江流域土壤流失量减少了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