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形成社会办电影产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07/1/21 18:26: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影片产量、电影收入、影院建设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

2006年,在国家对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鼓励下,参与中国电影生产创作的300家单位中,民营机构占到75%,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机制上可以借助一些优势互补的东西,在发行、在市场的运营上,可以把国有和民营的优势共同得到发挥。

最早进入中国电影业的民营电影机构华谊兄弟近年来先后拍摄了30多部影片,其中90%影片盈利,30%以上达到高额回报,形成了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电影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众多非电影企业在电影领域的资金投入。国有企业保利控股博纳电影发行公司后,2006年投资两亿元进入国内电影市场。

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冬:除了发行,我们开始投资影院建设和影片制作,今年,我将投拍20部影片,在四个城市建设影院。

全国社会办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为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影集团公司以每年两亿元的融资规模、30多部的产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新格局;长影集团公司开发影旅游资源,整合放映院线,构建大电影产业链;上影集团整合市场资源,开发闲置场次,用薄利多销的方式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普通市民买一张一百元的电影卡可以看30场二轮新片,其下属的联合院线连续四年夺得全国票房第一,2006年首次突破三亿元大关。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任仲伦:一方面总的票房在大量提升,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观众的人次在不断增加,这两方面是中国电影走上繁荣的一个前奏。

今年起,我国将加大投入建设面向农村、社区、城镇居民和中小学生的二级发行放映网络 ,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