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要走三里路,这是辽宁西北地区70万农民的生活现状,目前,一项用两年时间逐步解决农民“取水远、吃水难”的解困工程开始启动。
中午12:50
辽宁省喀左县河沿村首次通了自来水
农民 侯占明:这回我可不用去拉水啦,我去拉水都拉怕了
记者:过去吃水要拉吗?
过去吃水全靠拉,要上三里地之外去拉。
记者现场:到三里之外去拉水究竟什么样?老侯专门带我们走了一趟,来回花了近两个小时,而这一车水也仅够他家七口人用一天,但要常年占用他这样一个家里的主要劳力。
老侯说,河沿村十年九旱,他这样拉水吃已经有十年了。村里虽然先后打过两眼井,但由于资金不足,建设标准低,没用多久就随着天旱见了底。为了让和老侯一样的70万农民吃水少走三里路,今年4月,辽宁省在原有1.5亿元的基础上,一次性追加投入9000万元,在西北干旱山区打深水井,户户引入输水管道,要把过去需要十年实现的自来水入户缩短为两年。
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 赵福祥:把这一问题作为继棚户区改造,城镇零就业之后的又一重点民生工程下决心来抓好。
政府定了工程,更是定了人心。河沿村要实现户户通水,总共要投入40多万,各级财政出大头,家门口的输水管道靠农民自己投工投劳,结果一呼百应,不到两个月,自来水就通了。有了水,过门四年多的儿媳妇第一次用上了娘家陪送的洗衣机,老侯也有了增收的新打算。
农民 侯占明:这茬庄稼收了以后就弄猪圈棚,发展养牛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