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纪事】环卫工李玉琴:肩膀上的重量感受北京环境的改变


发布时间:2007/6/26 21:09:43                                              信息来源:央视网

李玉琴,今年48岁,北京西城区环卫服务中心保洁班班长,从23岁起她就负责北京阜城门到复兴门道路清扫工作。

每天早上六点钟, 李玉琴就会骑着电动自行车准时出现在这条马路上,开始清洁工作。

李玉琴:就这种小车现在每条街上都有 又方便又快捷 最起码一个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能够骑上电动自行车,捡拾东西又是纸屑一类的杂物,李玉琴说,现在在马路上搞清洁和十多年前可大不一样,过去的主要工作是扫土。

李玉琴: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使的车,又大又笨又蠢的车.因为什么呢,我们清理马路的时候土特别多,三下两下一撮就半斗.一天能撮好几车这个垃圾.

记者:是不是累着呢。

好家伙,可不是.这一斗土六七十斤,从马路上再倒到车里头.累得这肩膀,勒得都是血印子.

现在笨拙的三轮车、大扫帚、铁背斗已经全部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现代化的清洁工具,扫地有清扫车、洗地有洗地车,甚至还有擦地的拖布车。

李玉琴:现在我们就用这夹子捡拾袋,捡捡边边角角的脏物。几乎这一天也就捡二三斤,体力活几乎就算没有。

不仅手中的活轻了,让李玉琴和同事们最有体会的还有北京的气候,过去一到春秋两季沙尘暴就来了,一刮就是五六天,那时在大街搞清扫躲都没地躲队里犯哮喘病的特别多。

李玉琴:以前这便道全是裸露的,边上也没有几棵树.哪有这么大的绿化带啊.施工的也没有围挡,风沙一刮起来土特别多、特别脏。

孙长川:风沙特别大,那时一摘下口罩 ,鼻孔了、耳朵眼里全是黑的。说那土能不大么。

现在北京的沙尘暴已经很少了,绿化也比2000年前增加了四倍,原来必不可少的口罩就不常用了,同时为了让环卫工人能够有休息的地方,在他们工作区域内每3公里就设有一个专门的休息点。

李玉琴:休息点设备齐全,你想吃有微波炉你(可以)热去,你想喝有矿泉水,您说下班了以后那还有淋浴器你可以洗洗澡、干干净净、你想这变化多大多好啊。

北京市西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劳动人事科科长 邸燕宏:这是前几天我们刚给职工做的体检报告,基本都健康,多年困扰我们职工的呼吸道疾病、痨病现在很少出现。

背景连线:

2007年,北京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达到241天,比2003年增加24天。

五年来,北京的市区绿化率已经达到43%,京津周边地区,新种树木2000万亩。